彭湃烈士、彭士禄院士父子两代人的爱国情主题分享会在广东省文化馆举行
2022年12月10日下午,2022年“在粤·好家风”系列活动之“甘心赴国忧——彭湃烈士、彭士禄院士父子两代人的爱国情”主题分享会在广东省文化馆小剧场举行。活动邀请革命先烈彭湃的孙女、原广东省政协委员彭伊娜女士作为主讲嘉宾,向市民朋友深情讲述彭湃烈士、彭士禄院士父子追求信仰、践行信仰、为信仰舍生取义的光辉一生,引导带动广大群众共同弘扬红色家风。
“爷爷是一个‘富三代’,他出生于海陆丰有名的大地主家庭,每年收租约有千余石,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彭伊娜介绍,彭湃原本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目睹了国家贫穷落后、民族积弱被欺、农民受剥削压迫的惨痛现实,立志要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此他到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政治经济专业,又几经寻求选定马克思主义,立志变革中国社会。
在早稻田大学学成归国的彭湃,拒绝了时任省长陈炯明的邀请,他背叛了自家的封建地主阶级,搬出自家的豪宅,脱下西装革履,换上布衣草鞋,还烧掉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走到农民中组织农会,为中国最大多数的农民谋利益。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中说,“我家里人听说我要搞农民运动,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我刺骨,我的大哥差不多要杀我而甘心。”彭伊娜表示,彭湃毅然背弃了封建社会的旧家风、旧秩序,从对一个小家的爱,发扬为对中华民族、祖国人民这个大家的爱。
“彭湃的忠诚和毅力让信仰显出魅力和力量。”在彭湃的感召和带动下,彭家多人从反对者变成追随者,前仆后继走上革命道路。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先后有7人牺牲,其中6位是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彭湃的儿子、弟媳、侄子等纷纷参加革命,连原来因为彭湃烧掉田契而痛哭的母亲周凤也帮助地下党进行斗争,被毛主席亲切称呼为革命母亲。
彭伊娜表示,爷爷彭湃的信仰和理想改变了这个地主家庭,从此几代人前仆后继,将小我融入追求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奉献中,为中国站起来而战,为中国强起来而奋斗。“彭湃烈士是为中国站起来,出生入死、舍去财富、献出生命。他的儿子彭士禄院士继承了父亲的理想,为中国强起来,忍辱负重、奋发图强、奉献一生。”
“伯父彭士禄的童年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是从孤儿、小囚徒、小乞丐成长起来的。”彭伊娜介绍道,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被反动派枪杀,4岁时父亲彭湃在上海被抓,高唱《国际歌》慷慨赴死。父母牺牲后,彭士禄颠沛流离,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姓百家姓。为了躲避国民党的“斩草除根”,党组织安排他辗转到20多户百姓家里寄养。8岁时,由于叛徒出卖,他被国民党抓进监狱成为小囚犯。彭士禄10岁出狱后又沦为“小乞丐”,后来经地下党和祖母营救出狱,辗转送到延安学习。
1950年,彭伊娜的父亲彭洪给二哥彭士禄寄去一张彭湃烈士的遗照。这是彭士禄第一次看到父亲的模样,他激动地在照片背面写下:“这是中国革命英勇的斗士!这是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爸爸---彭湃同志!”
秉承父亲的理想和志向,新中国成立后,彭士禄院士攻坚克难数十载,成为中国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1983年,他主持了大亚湾核电站的前期工程,为我国科技事业、核工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将毕生献给祖国核动力事业的拓荒之路。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彭士禄总是饱含深情地说:“几十位‘母亲’给我的爱抚,感染了我,激发了我热爱百姓的本能。父母亲把家产无私地分配给农民,直至不惜献出生命的大无畏精神,给了我要为人民、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血。我虽姓彭,但心中永远姓百家姓。”父母舍身为国的家风,和那些养育他、保护他的可爱百姓,共同构成了彭士禄院士深厚的家国情怀。
彭伊娜最后表示,回望彭湃烈士、彭士禄院士甘心赴国忧的一生,是为了让当下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一代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肩负起时代使命,接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现场市民聆听分享后表示深受感动。市民郭先生还即兴写了一首小诗,“烈士身躯荐,甘心赴国忧。初心应铭记,接力更回眸。”表示红色家风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期待更多新时代的年轻人继承先烈初心,牢记时代使命,为建设美丽的中国而奋斗。

活动现场

彭士禄(左1)与父亲彭湃

彭湃烈士照片与彭士禄院士的题字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相关推荐
- 温润十载,与爱同行 “志愿童行”回顾展在广东省文化馆开幕
2025-08-27
- 2025年广东省文化馆群众文艺舞蹈编创计划(第二期)圆满收官
2025-08-26
- 【演出抢票】“情怀经典×复古舞台”,当盛夏晚风遇见粤语金曲,这是一场星空下的狂欢派对!
2025-08-25
- 趣玩·乐听·畅逛,一站式体验广东省文化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