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文化馆群众文艺舞蹈编创计划培训班圆满结束,快来复盘这5天的精彩瞬间吧!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广东省文化馆舞蹈创作排演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提升青年编导编创能力,广东省文化馆于2024年9月启动了2024年广东省文化馆群众文艺舞蹈编创计划。
10月16日至20日,2024年广东省文化馆群众文艺舞蹈编创计划培训班在东莞市文化馆顺利举办,全省20位入围学员及东莞市各镇街舞蹈专干参加了本次课程。
培训内容
本次培训班特邀一级编导高成明、一级导演汤成龙、北京歌剧舞剧院编导王圳冰及青年编导吕梓民担任授课导师,他们分别从观念启迪、创作指导、节奏把控与实践操作四个关键维度,带领学员们开启舞蹈编创的探索之旅。
01
有观念,技法水到渠成
引领学员探寻创作的灵感之源
高成明老师在专题教学中,围绕“什么是创作?”展开话题,引导学员们一同思考,并指出作品题材的选择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即“把心放在生活中”,把生活中的观察点转化成舞台(舞蹈)作品。
他还指出“自己的作品,首先要过自己这一关”,鼓励大家从“心”出发,只有坚持创作,才能在实践中发现创作的规律,进而打破规律,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风格,从而实现阶段性的成长与提升。
02
没有细节不成艺术
每个作品都独一无二
吕梓民老师结合《江南》《春会来》《第一书记》等编创经历,带领大家一同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汲取灵感、选择题材,并纳入自己的语言和思考。
他通过分享、交流、探讨、实践等环节,帮助学员们一步步构建起作品的深刻架构:作品不仅要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巧妙融合创作者个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表达当代社会的人文关怀。
确定题材之后,吕老师随即组织学员投入到紧张的编排环节中,带领学员们经历作品从概念萌芽到初步成型的过程。
03
节奏是王道,节奏无处不在
掌握生活与艺术的脉动
汤成龙老师从节奏这一核心要素着手,在指导过程中,巧妙地引导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实操,逐步深入节奏的奥秘:先找到共性,再找个性。
在汤成龙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逐渐领悟到如何巧妙地突破既定节奏的框架,进而为作品增添丰富的层次与细腻的质感。
04
以可行性为导向
为自己的作品保驾护航
王圳冰老师与学员们交流自己的编创历程,以群星奖获奖作品《两室一厅》为例,分享自己的灵感来源、创作过程。他指出,作品源于编导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这种体验也许是一处自然风景、一次社会观察、一段情感经历。
在编创实操环节,王圳冰老师给出命题,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之间,学员们要思考如何建构人物关系,产生关联,并融入可舞性。
王圳冰老师根据学员编创的舞蹈片段进行点评,就如何雕琢作品并使其更丰富给出指导意见。
为期五天的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在作品的选材、架构、编创细节、实操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初心,深入挖掘群众文艺的本质,用心、用情去创作和编排,作品才能更贴近生活,赢得更广泛的共鸣与认可。
东莞 韩明玉
感谢四位老师的指导,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不忘初心。当我们在发掘作品题材的时候,能够扪心自问是否真的热爱这个作品。当你回答“是”的时候,那这个作品你就有资格放在舞台上。
茂名 吴群莲
这是让我感触最多的一次培训,像是一场短途的人生旅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接触到了风格迥异、性格不同的几位老师。培训过程中,我受益良多,对我的创作启发很大。在这里也感谢广东省文化馆,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平台和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
佛山 赖鹤玲
从第一天高成明老师以观念入手打开学员们的思想从而找到创作出发点以及目标;到吕梓民老师亲身带领学员将作品从无到有的实践中;再到汤成龙老师从节奏入手,找到舞蹈动作的节奏变化以及运动方式的可能性;再到王圳冰老师的艺术实践和心路历程的剖析和分享,都给了我们非常大的启示。
江门 曾青云
四位老师分别从舞蹈创编作品的选材、立意和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实操指导,并在培训中反复提及,舞蹈编导不仅要具备舞蹈的技能,还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才能创造出有厚度和深度的舞蹈作品。我相信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将这次培训的所学所感融入其中。
期待学员们
能够将此次培训的所学所感所思
运用到实际编创之中
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进步
为广东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贡献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