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第四期】“爱在·文化馆”优秀作品展播——文化馆里的精彩瞬间和温情故事

【第四期】“爱在·文化馆”优秀作品展播——文化馆里的精彩瞬间和温情故事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爱在·文化馆”优秀作品展播,精彩瞬间,温情故事 时间 :2025.06.30

继前三期“爱在·文化馆”优秀作品的精彩呈现后,本期将继续带大家走进投稿者的光影世界与动人故事——三段充满感染力的短视频和两篇感情真挚的征文,与大家共赏属于文化馆的精彩瞬间和温情故事。

【视频撷英】

作品名称:

《文化馆等你来——培训篇》

拍摄者:钟玮

来源单位:韶关市文化馆

作品名称:

《文化馆等你来——演出篇》

拍摄者:钟玮

来源单位:韶关市文化馆

视频以生活中的故事为纽带,用朴实的镜头语言,带大家沉浸式体验文化馆的精彩演出、公益培训等服务。每个片段独立成篇,又相互呼应,诚邀更多群众走进文化馆,开启全新艺术之旅。

作品名称:

《爱在文化馆·成长的温度》

来源单位:始兴县文化馆

视频记录了孩子们在文化馆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参加各类文化活动,从充满好奇到积极参与,不断成长和历练的过程。文化馆的艺术技能和非遗知识培训如同春雨般滋养着孩子们,让孩子们在文化馆的每一份热爱,都能绽放独特的光彩。

【美文共赏】

我在与佛山文化馆的温暖时光

作者:钟杰婵

来源单位:佛山市文化馆

佛山,这座充满岭南韵味的城市,每一处角落都流淌着独特的文化气息。而佛山市各级文化馆,就像散落在城市里的文化明珠,照亮了无数人对艺术的追求之路。我与它们的故事,始于一次不经意的驻足,却在岁月的长河中,编织出了一段段温暖而珍贵的回忆。

初遇文化馆,是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当时的我,正处于人生的迷茫期,对未来充满了困惑与不安。偶然路过佛山市文化馆,看到宣传栏上张贴着各类公益培训的海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报名参加了一场书法公益培训。走进文化馆的那一刻,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宽敞明亮的教室、专业齐全的设备,还有和蔼可亲的老师和热情友好的学员们,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归属感。

在书法课堂上,老师从最基础的笔画教起,一笔一划,耐心细致。他不仅传授书写技巧,还讲述了许多书法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慢慢静下心来,沉浸在笔墨的世界里。每当我完成一幅作品,看着自己的进步,内心都会涌起满满的成就感。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书法,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个可以让心灵栖息的地方,驱散了内心的迷茫。

随着对文化馆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参加的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文艺演出是文化馆里最热闹的活动之一。记得第一次观看文化馆组织的粤剧演出时,我就被那独特的唱腔、精美的服饰和精彩的剧情深深吸引。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将粤剧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感受到了佛山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那以后,我便成了粤剧演出的常客,还报名参加了文化馆的粤剧兴趣班。在学习粤剧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练习唱腔、身段,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我们还经常在文化馆的小舞台上进行表演,虽然表演可能并不完美,但每一次登台,都是一次成长与突破。

除了书法和粤剧,文化馆的非遗传承活动也让我收获颇丰。佛山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剪纸、木版年画、石湾陶塑等。我参加了佛山剪纸的传承活动,在剪纸老师的带领下,了解了剪纸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学习了各种剪纸技巧。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在老师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图案便跃然纸上。而我在学习过程中,虽然一开始笨手笨脚,剪出来的图案歪歪扭扭,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要领。当我成功剪出第一幅完整的作品时,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通过参加非遗传承活动,我不仅学会了一门技艺,更感受到了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在文化馆的日子里,有太多令人感动的瞬间。记得有一次参加文化馆组织的社区文艺志愿服务活动,我们走进了一个老旧小区,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演出当天,天空下起了小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居民们的热情。他们撑着伞,坐在台下,认真地观看每一个节目。当我们表演粤剧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看得格外入神,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演出结束后,她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力量,它能够温暖人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还有一次在书法培训课上,临近上课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忘记带毛笔了,正着急的时候,旁边的一位同学主动把他多余的毛笔借给了我,还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却让我感受到了文化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这些年,在文化馆的陪伴下,我不断成长,从一个对艺术一知半解的小白,逐渐成长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活动的爱好者。文化馆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更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价值。

对于未来的文化馆,我也有着自己的期待。我希望文化馆能够继续加大对公益培训的投入,开设更多种类的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人群的需求。比如,增加一些现代艺术形式的培训课程,如摄影、短视频制作、数字艺术等,让文化馆紧跟时代步伐,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同时,希望文化馆能够加强与其他文化机构、学校、社区的合作,举办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融合。

在我理想中,文化馆不仅是一个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活力、创意和温暖的文化社区。这里应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图书、影像资料、艺术品等,供人们随时查阅和欣赏;有充满创意的文化空间,如艺术工作室、创意工坊等,让人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还有温馨的交流区域,人们可以在这里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交流文化感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此外,我希望文化馆能够更加注重数字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优质的文化资源和活动传播到更广泛的人群中,让更多人能够享受到文化带来的乐趣和滋养。

佛山市各级文化馆,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温暖与力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文化馆将继续发挥它的文化引领作用,为更多人带来艺术的享受和文化的熏陶,而我也将继续与文化馆相伴,在文化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成长,书写属于我们的更多温暖故事。

戏剧梦想孵化器

作者:何蕴青

来源单位:佛山市文化馆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有一个梦想:在众人面前大声朗读自己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抑或是天马行空的故事,而后收获大家的掌声……我一直以为,这只是一个梦,在我的想象中活灵活现的梦。

当时的我不知道,也无法预估,原来我与梦想的距离,只差一个孵化器,一个能孵化梦想的空间。

梦之初阶: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2000年,我刚上初中,机缘巧合下看到了电视上的广告,经过面试加入了佛山市话剧之友俱乐部(现名:佛山市话剧之友戏剧俱乐部)少儿班,当时的佛山话剧团团长林星云老师负责表演课,这是我们一众小伙伴最喜欢的课程之一。从此,我逐步了解戏剧,懂得戏剧,爱上戏剧。就在同一时间段,我也有幸参演苏隽老师(现任佛山市文化馆副馆长)创作的剧本《逃课日记》,让我真正地踏进戏剧的世界,沉浸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

期间由于学业原因,戏剧梦想暂时中断。当沉重的工作压力与单调的工作内容已逐渐模糊我聚焦梦想的视线,消耗我追求梦想的动力,拖慢我实现梦想的步伐之际,一则招生启事如同清风徐来,鼓吹着我早已微弱得近乎熄灭的梦想火苗:佛山市文化馆话剧之友俱乐部编剧培训课,不,准确点说,应该是“话友编剧沙龙”要招生!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戏剧创作课!似乎就在那一刻,那聚焦梦想的视线又变得清晰,那追求梦想的动力又恢复充盈,那实现梦想的步伐又加快速度,一切都向着梦想奔赴!

梦之进阶: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2012年的佛山市文化馆,还在佛山市禅城区卫国西路的佛山市群众艺术馆,每周的周三晚上7:30准时上课,授课老师是苏隽老师。

最记得课室是个能容纳起码50号人的大会议室,最初的好几堂课都是人从众,上课的座位都要提前占的。那时的大家对戏剧创作的渴求,都表露在那一双双发着光亮的眼睛中,那一行行泛着墨香的文字中,哪怕一个微不足道的理论知识,大家都得紧紧抓住,狠狠记住。

最难忘的是故事接龙,每一个同学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思维。故事接龙是编剧培训课程中最精彩的内容之一:一人一句话,有且只有一个动词,必须与上一句存在因果关系。有的同学非常富有戏剧思维,总想在自己的一句中产生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同学注重人物塑造,每次都必然有台词的出现;有的同学喜欢“固定动作”,只要轮到他了就自必然出现“固定动作”;有的同学思前想后,费尽心思要把故事圆满;有的同学煽情、有的同学幽默、有的同学诗意……每一次的故事接龙都是一次奇妙的戏剧之旅,永远不重复,永远让置身其中的人感受到戏剧的活力与张力。我在班上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也在日后参与到我所创作的作品中。

最动人的当属苏隽老师。他毫无保留地把他的知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传授给我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解释过一次后,就会有一次随堂作业,并即时进行点评;播放经典戏剧视频,通过转换不同的身份,如观众与编剧,加深贯穿道具、最终任务以及人物性格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获奖话剧小品的讲解,结合理论来剖析起、承、转、合与“三一律”结构的相辅相成。苏隽老师如同熊熊燃烧的篝火,把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戏剧梦想的火种烧得更旺,最终也成为能照亮前路的火炬!

然而,世间万事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日积月累。追梦如此,创作如是,尤其戏剧创作更难。有时课堂上,可能仅仅只有1-2名学生,但苏隽老师依然没有停课,他始终保持着其热情、热血和冲劲十足的上课风格,完成他的授课任务。他的这种乐观大度的心态,也日复一日地影响着我。记得在我创作话剧小品《红墙》时,曾经陷于改稿的泥潭中无法自洽,苏老师却安慰我放宽心,还推荐我看不同的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中一本书的书名,至今仍放在我的书架显眼处,成为我的勉励词;当我陷入改稿的苦思冥想时,就从书架中找出它来,只要读读书名就能重新启航——《好剧本是改出来的》。

经过十易其稿,最终,话剧小品《红墙》获得了2014年度佛山市群众文艺“百花奖”作品评选戏剧类二等奖,佛山市群众戏剧曲艺舞台展演银奖。

梦之大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2017年年底,位于顺德区乐从镇华康道15号的佛山市文化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环境更好、功能更多、空间更大、交通更便捷、培训课程更多元化。编剧沙龙的课程设置也更具有科学性,学生们络绎不绝,又重回到一座难求的局面。不变的是,讲台上,那位始终对戏剧创作充满热情、热血且冲劲十足的苏老师,手握话筒,孜孜不倦地传授着戏剧创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路径。

而我,经过5年来不间断的戏剧创作培训,已经积攒了不少的创作经验,创作出能收获掌声的戏剧作品。其中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创作的话剧小品《家和村荣》,获得2018年度群众戏剧曲艺展演-戏剧类金奖,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新时代 新征程”主题小戏小品剧本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奖,并收录在《佛山韵律 文学艺术丛书》(2018年剧本卷)中。

2020年,疫情期间,以医护家庭义无反顾驰援抗击疫情为原型,创作话剧小品《承继》,并通过佛山市演艺中心进行音频制作,在公众号平台上进行广为传播;同年12月,获得2020年度佛山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戏剧类一等奖。在《承继》反响热烈的基础上,以佛山老街区小人物在疫情中守望相助为主题,创作广播剧《共情》,并通过佛山市演艺中心、佛山大剧院及佛山电台FM98.5广为传播;同年获得2020年度佛山市文艺精品专项扶持。

我的梦想,在戏剧梦想孵化器——佛山市文化馆中,从无形化为有形,与我生命轨迹并行,我感恩于佛山市文化馆的普惠性课程,也感恩于苏隽老师的专业与耐心。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期待佛山市文化馆所播撒的梦想火种终成燎原之际,在佛山这片土地上筑起一处又一处的群众文艺篝火!

本期的分享暂告一段落,但“爱在·文化馆”的精彩仍在继续!若你意犹未尽,不妨回顾往期推文,重温那些值得珍藏的美好与深情。

《文化馆等你来——培训篇》

《文化馆等你来——演出篇》

《爱在文化馆·成长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