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动态> 工作动态> 客家山歌、非遗竹编共植“成长树”,美育示范课推动城乡资源共享

客家山歌、非遗竹编共植“成长树”,美育示范课推动城乡资源共享

来源 :广东省文化馆 关键字 :客家山歌,非遗竹编,美育示范课 时间 :2025.10.09

2025年9月19日上午,广东省文化馆“成长树”——城乡美育示范推广课在广州市从化区流溪小学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依托“成长树”项目与“育美同行”广东城乡全民美育计划,旨在精准对接基层美育需求。课程创新采用“资源下沉+在地激活+示范输出”模式,以“1场示范大课+15节示范小课堂”联动教学,并依托“育美同行”智能服务端与美育圈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开展线上展播与教学服务,成功构建起“1+N”的辐射效应,为促进城乡美育资源均衡发展提供了有效示范。

广东省文化馆培训辅导部副主任黄咏,广州市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牟辽川,广州市文化馆非遗保护部副部长阮成玉,广州市文化馆志愿服务部副部长黄彦,从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四级调研员钟承东,从化区流溪小学校长陈志辉,从化区文化馆馆长冯奕华,从化区谢镜新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谢镜新,以及《客家山歌》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润兰等出席活动。

活动伊始,流溪小学陈志辉校长与广东省文化馆培训辅导部副主任黄咏先后致辞。陈校长首先向省文化馆长期以来对学校美育的鼎力支持致以诚挚谢意,并强调将以本次活动为重要契机,进一步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持续推动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高质量发展;黄咏副主任则立足省文化馆 “成长树”特色项目,联动“育美同行”专项计划,表示省文化馆将持续加大乡村美育扶持力度,通过整合文化馆优质资源、创新数字化服务手段,着力打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课程环节,美术高级教师、广州市级非遗项目《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夏永洪老师,以朴素的生活经验为引,为学生讲述了竹编技艺的历史脉络,并现场指导学生体验编织过程,感受这项扎根从化的传统技艺之美。他强调,竹编技艺不仅是一种表达美的艺术方式,更是深深植根于从化人民日常生活的传统技艺,承载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与生活智慧。

随后,江埔街凤凰小学音乐教师丘思蓥通过客家山歌《涯讲客家话》教学,组织鳌头镇第三中心小学与江埔街凤凰小学学生同台表演,清亮山歌与灵动竹编相映成趣,生动展现客家文化的生活底蕴。她强调,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客家山歌不仅承载着独特的方言艺术与民俗记忆,更是客家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非常值得系统性传承与科学性保护。

课程同步通过学校多媒体及从化区文化馆视频号直播,进一步扩大教学辐射范围,在其他教室的学生也能与现场学生同步学习。

在课程总结环节,从化区文化馆馆长冯奕华表示,本次课程既是精彩的教学实践,更是生动的文化传承。未来,从化区文化馆将在省、市文化馆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持续深化区内非遗活态传承工作,推动更多非遗技艺薪火相传。

示范课程结束后,与会嘉宾实地参观了竹编展台与从化区非遗流动展览,现场体验竹编技艺,深入了解从化非遗项目。

非遗流动展览持续至9月26日,随后从化区文化馆还将在流溪小学组织非遗知识大比拼等系列推广活动,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与传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