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志愿服务> 志愿资讯> 【活动报名】2023年“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遇见非遗之美——掐丝珐琅融合美愈活动”

【活动报名】2023年“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遇见非遗之美——掐丝珐琅融合美愈活动”

来源 :事业发展部 关键字 :艺启美愈,非遗 时间 :2023.10.2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及《广东省“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重要精神,助力融合教育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馆的文化艺术资源和平台优势,为特殊群体提供文化志愿服务,促进特殊群体全面健康适宜发展,广东省文化馆联合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组织开展2023年“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

掐丝珐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因成熟于明景泰年间,故名“景泰蓝”。其技艺是用铜作胎,将细铜丝轧扁后以手工制成各种图案,掐、焊、贴在胎体上,再施珐琅釉料,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最后制作出成品,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之一。铜胎掐丝珐琅一直是工艺中的贵族、皇家的重器,明清年间多为国外使节进京面圣的朝贡品,民间流传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现今,掐丝珐琅的工艺不再是皇室专属,已经走进了大众生活中,且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例如在茶盘、瓶罐、装饰画等家具用品,耳环、项链等首饰以及手机壳、包包等日常物品中,我们都可以见到掐丝珐琅工艺的踪迹。

本次“遇见非遗之美——掐丝珐琅融合美愈活动”邀请专业艺术治疗师采用人际关注发展疗法及艺术疗愈,通过残健青年共融、共创的课程形式开展掐丝珐琅工艺体验活动,为孤独症青年与普通青年搭建一个积极、快乐、多彩的沟通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增强公众对特殊群体的认知度与包容度,促进特殊群体的社会化发展。


【活动信息】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馆

承办单位: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

活动时间:2023年10月25日(星期三)14:30-16:30

活动地点:广东省文化馆八楼多功能培训室(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广州大道中1229号)

招募对象:10名普通青年(16-45岁,一人一票)

招募条件:1.有责任心:包容、友爱、互助;

2.有足够的耐心与孤独症青年交流与合作。


【授课老师简介】

罗靖仪 巴士学园艺见不同特需创艺课堂发起人,香港园艺治疗师协会会员,特需人士社会融合画展策展人。视觉传达教育背景,师从美国安提雅艺术治疗学院表达性艺术治疗体系,从事艺术教育及关怀团体工作多年,致力于用艺术协助各类群体从绘画中汲取创造力、丰富内在,感受艺术传递的关怀、幸福和生命力。


【活动预约】

1.扫描上方二维码进入活动页面,点击“活动预约|2023年‘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遇见非遗之美——掐丝珐琅融合美愈活动’”进行预约。

2.进入广东省文化馆官网(http://www.gdsqyg.com)或广东省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点击“培训驿站-线下培训”,找到“活动预约|2023年‘艺启美愈’融合教育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之‘遇见非遗之美——掐丝珐琅融合美愈活动’”进行预约。

报名成功后,系统会发短信到用户注册的手机号码。活动当天,可直接凭短信入场;如接收不到短信,可登录网站个人中心的“我的预定”查看,亦可凭预约信息入场。


【温馨提示】

1.为做好个人防护,公众参加活动期间建议佩戴口罩。

2.请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出,遵守活动秩序。

3.因文化大院内临时停车位有限,请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来。

4.乘坐公共交通指南:

(1)公交:搭乘B6路、502路、836路等多路公交到广州体院站下车,从文化大院东北门(广州大道中1229号),直入200米左右即可抵达。

(2)地铁:从6号线沙河顶A出口出站后左转,沿水荫路步行至文化大院西门(水荫四横路34号)直入200米左右即可抵达。全程大约1公里,步行约10-15分钟。

活动海报

1872年 掐丝珐琅大花瓶(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

活动展示图

活动展示图

罗靖仪

报名二维码